数字化人民币泄露隐私?详细说明“可控匿名”?

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上透露,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工作正在稳步推进。他指出,数字人民币与银行账户松耦合,可以在技术上实现小额匿名,并且对用户隐私的保护在现行支付工具中是等级最高的。

然而,在关于数字人民币“可控匿名”的讨论中,有人担心央行掌握用户交易信息,侵犯用户隐私;也有人认为数字人民币的匿名特性将导致数字人民币成为犯罪工具。

穆长春强调,数字人民币采用了分级分类的设计,根据KYC(认识你的客户)程度的不同开立不同级别的数字钱包,满足公众不同支付需求。他表示,“其中KYC强度最弱的钱包为匿名钱包,仅用手机号就可以开立,当然这类钱包的余额和每日交易限额也最低,只能满足日常小额支付需求。如果你要进行大额支付,就需要升级钱包,钱包余额和支付限额会随着KYC强度的增强而提高。”

在保护合理的匿名需求同时,穆长春也强调了对犯罪行为的打击能力。他指出,数字人民币如果匿名程度过高,也可能被犯罪分子盯上,变成非法交易的工具。因此,数字人民币实现风险可控基础上的匿名是国际共识,对于无法满足反洗钱、反恐怖融资及反逃税等要求的设计将被一票否决。这样的设计,既满足了大多数人的合理匿名需求,同时也保持了对犯罪行为的打击能力。

相关推荐